近幾年,國內新能源車迎來爆發式增長,這對于補能設施的建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但目前換電站推廣還面臨著成本高和車型、電池不統一的雙重難題。
最新數據顯示,截至三季度末,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149萬輛。充換電設施方面,私人充電樁和公共充電樁合計440萬臺,車樁比接近3比1,而換電站目前僅有1700余座。專家表示,當前新能源汽車的補能設施還遠遠不夠,預計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超過5000萬輛,補能需求將迎來爆發。
華福證券電新行業首席分析師鄧偉:到2025年,整個換電設備的市場規模在1700億元左右,整個2025年單年的換電服務費用在1300億元左右。
記者了解到,換電產業目前還處在產業初期,投資成本很高,單個換電站的投資成本約是充電站的兩到三倍。業內人士介紹,綜合成本除了用電成本,約占換電費用的一半左右,主要還包含土地租金、換電設備和電池等前期成本。不過,近幾年,隨著換電需求增加,換電站的平均成本在下降,投資回報周期逐漸縮短。
某新能源科技公司聯合創始人張建平:最早乘用車換電站是3.0(第三代),投資400萬元左右。當時只有每天換電300次的能力,現在每天換1200次。造價成本仍然較貴,正常情況下如果滿負荷運轉,一個換電站三四年就能收回成本。
此外,市場上支持換電的車型很有限,而且各車型所用的電池標準也不統一,所以換電站還無法跨車型使用,這樣就容易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等問題。